线段树优化做法
如果仔细读过题的话,就会发现这是一个静态的区间查询最大值与最小值。
很多人(如果你学过线段树的话)就会想到,我当年学线段树的例题不就是区间加,然后求区间最大值吗?何况还没有区间加这一操作,岂不嗨皮哉???
好的,看看数据范围。
1*10^6???
线段树能过的去吗?还需要维护两个值,不得两棵线段树吗???
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:
首先是时间的问题。我们的常识告诉我们,O(nlogn)只能走100000,但是如果你的常数不是很大的话,单从线段树的时间复杂度上说,nlog₂n在n=1000000的话是1000000*20=20000000,加点常数还是可以过的。
接下来解决很多人总要写两棵线段树的问题。由上文知,20000000要求你的常数很小,而你如果写两棵线段树会增大你的常数,而且写起来费事,所以不如只写一棵线段树。
怎么写呢???
在此之前先了解一下我的宏定义QAQ,方便理解以下代码
#define root 1,n,1 //根节点的左右边界与节点编号#define lson l,m,rt<<1 //左儿子的左右边界与节点编号#define rson m+1,r,rt<<1|1 //右儿子的左右边界与节点编号
我们不妨写一个结构体
struct node{ int maxx,minn;//最大值与最小值}t, z[mn<<2];//t是用来接query函数(一会再讲)的返回值的 //z[]是用来存线段树主体的。
直接一起存,是不是省了两棵线段树的麻烦?
那么怎么更新呢?分别更新呗:
inline void update(int rt){//rt表示要更新的线段树节点 z[rt].maxx=max(z[rt<<1].maxx,z[rt<<1|1].maxx); z[rt].minn=min(z[rt<<1].minn,z[rt<<1|1].minn);}
这样就可以更新当前节点啦!
我们的基础数值可以和建树操作一起进行。
inline void build(intl,int r,int rt){//建树 if(l==r){z[rt].minn=z[rt].maxx=read();}//这里一起进行(我用了个读入优化) int m=(l+r)>>1; build(lson);//左儿子 build(rson);//右儿子 update(rt);}
因为我们没有区间值的变化,所以就不写modify这部分了。接下来是一个查询的过程,这里有个细节,你要同时返回最小值与最大值,不能把左边和右边的一组答案直接作为这一个区间的答案,所以你只能把左右两边同时比较最大值最小值,最大值取两者中最大值最大,最小值取两者中最小值最小,然后合并成一个node结构体。
所以,为了简化这一步骤,可以多写一个函数:
inline node cmp(node a,node b){//函数名字就不要深究了 return (node){a.maxx > b.maxx ? a.maxx : b.maxx, a.minn < b.minn ? a.minn : b.minn};}
然后用在查询(query)函数中:
这里有个小小的优化:
如果你的判断是只有两个的话,这样会多次进入循环,所以可以直接从判断上省去一部分时间。
inline node query(int l,int r,int rt,int nowl,int nowr){ //变量分别是线段树左右端点,线段树节点编号,查询范围左右端点 if(nowl<=l && r<=nowr){return z[rt];} int m=(l+r)>>1; if(nowl<=m){ if(m
这样返回的就是区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了
主函数的部分直接在完整代码中详细讲解了
代码:
#include#include #include #include #include #include #include #include